(本報訊/蓮花慧君報導)日前有弘法人員請問聖尊蓮生活佛盧勝 彥,有關護摩與薈供的供品問題。聖尊開示:「薈供法本身的供品還要更多,以藏密來說:一般薈供需37種供品,因為於薈供法之中,需要召請所有的佛、……所有的諸尊到,不是只供養主尊而已,而是連其眷屬諸尊也要供。
目前分類:蓮生活佛法語開示 (36)
- Oct 22 Wed 2014 11:08
薈供要點與老弟子們的朝聖!
- Oct 10 Fri 2014 13:59
真佛密語
-蓮生活佛在真佛密苑的開示
如何入三摩地
入三摩地有三個要法,第一個是呼吸,第二個是理念,第三個是頻率。其實這三個合起來講,也就是等於一個。但假如我們是太用力,要入三摩地的話,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進去,因為你的力量太大,想要斷這個雜念,反而斷不了,始終在那邊翻覆,一直不停。太用力就沒有辦法入三摩地,沒有辦法變成微細,就會變成粗息,就不容易變成細,就不容易入三摩地。但太放鬆,完全輕輕鬆鬆,什麼都不想,什麼都不理,這樣子又太放逸、放鬆,又容易睡著,就是昏沈。所以入三摩地,是在用力跟放逸之間,用力與放鬆之間,所以這是一個平衡的學問。
調制平衡
我自己在這方面,從Ballard那邊,一直到現在,在做平衡的工作。這調制和平衡的工作,做了將近十幾年,到最後我發覺,就是要把這個用力與放逸的中間,調制得剛剛好,就很容易入三摩地,就等於入定。那這個必需要經過反覆的練習,很長久的練習。我在Ballard的時侯,就是練這個功夫。
中 觀
你太用力,雜念不容易斷而且不容易入三摩地。因為呼吸都是粗的,你太細了,完全放逸,身心完全放鬆了,就睡著了。所以睡著的,要威武一點:太威武的,要輕鬆一點。剛好是一種平衡的學問,也就是中觀。像我們做人也是一樣,你太守戒了,就是太用力了,太執著於戒了,會變成執著。那麼你完全放逸、放鬆,隨隨便便,又變成鬆散,反而流於世俗。兩者的中間,就是中觀。不能太守戒,但是也不能太放逸,就是這個學問。對於完全太守戒的,守得太緊的,你要叫他鬆。這個東西,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情,都是要中觀,不能太用力,也不能太放鬆。
轉法輪
我學到現在,學會了平衡之學。只要很安靜,我在持咒當中,捻珠當中,就已經入定了;不必說要在入三摩地的時候。那麼出定以後呢?在回向當中,搖鈴時我也在定中。現在就是在隨時隨地,也可以入於定。我只要注意一下呼吸,把它調勻,一直很微細的進入於心裡。然後把一切雜念,變成單一,單一化無。再注意一下進來的顏色,吸的很微細;然後注意一下呼出的顏色。一下子就進入定中,馬上旋轉,馬上有光音法流,從頂上灌入,從腳底流出,就一直在轉。這個就是轉法輪。
所有神通 自然流露
很多時一切事情就在轉法輪裡面承辦,你不必特別去求佛菩薩,幫助什麼人,幫助什麼事才算。講了一大堆,也沒有用。因為你法輪只要轉,馬上就有成就出來。所有的神通,自然就流露。根本你不需要做些什麼事情,你不過在定中而已。你跟宇宙的焰海打成一片的時候,就是在轉輪,就是在承辦一切的事業。
那裡有神通?
所以有些人講說神通,其實那裡有了根本是你進入了毗盧性海,你只要入了定,一切自然成就。隨業流轉,一切自然成就,就是這樣子而已。那有特別說我要怎麼樣?怎麼樣?沒有,根本從來沒有。是我們把事情跟佛菩薩講,講完你再入定。在定中,自然法輪就轉,完全在旋轉,一直在轉。
中觀 平衡 無念
我現在入定,很快,一閉眼,一數呼吸,一觀想呼吸的顏色。呼吸愈來愈細,愈來愈細,就在定中。一下子就進去,一下子就出來,變成一種平衡,能夠很平衡。以前我不能達到這樣子,在Ballard的時候,還是不能,但是現在可以。
這個功夫,就是進入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到無色世界,然後再成為羅漢。這樣。不過這個東西「平衡」,你一直要學得很好,中觀、平衡、念不起,一直到無念,你就融入在光海裡面。沒有門,但是很微細,你進入微細就達到精一。把精一再分散,就在光海。所以我自己保證,當人要死的時候,我只要眼睛閉著,然後進入微細的呼吸裡面,然後精神集中一下,入於定中,馬上就可以超脫。但是假如有痛苦加在你的肉體上面,當然是比較困難。因為有很多人是病業很重,在死的時候痛苦,那個時候,就比較難。假如你在痛苦當中,在你臨死的一剎那,求佛菩薩加持,再利用你平時修練來的定功,就很快可以超脫,可以往生,這是一定的。最糟糕的就是說,突然間死,來不及數息,來不及坐定功。或者是說,你自己這個,肉體很痛,好像是崩裂一樣。那個時候,比較難坐定。最重要的是平時就學學這個毗盧性海、坐定功,從一、二、三、四禪到無色界,成為羅漢,到菩薩,然後成佛。
方法簡單 觀想呼吸
我用的方法,跟你講是很簡單,呼吸、觀想、入息的顏色。入息的顏色是白的,出息的顏色是黑的。然後利用頻率,利用理念。以前我觀想的時候,還按照順序來。好像是說,佛菩薩縮小,移到我的頂上,由中脈進入蓮花,心輪蓮花開,中間有吽字,然後佛菩薩坐在我心中蓮花,再放大。一彈指之間,立刻變成本尊。本尊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本尊。然後入於定中,這個也是一個觀想的方法,但是現在根本就不必這樣,現在就是注意一下呼吸。觀想呼吸進來的氣是白色的,潔白的,出去的氣是黑色的。入白出黑,入白出黑。呼吸愈微細、精一,愈容易進入毗盧性海,就是這樣。你們好好做看看,不會難。
全身充滿靈氣
我摸索了這個十幾年,就是這樣子。我入於定中,馬上有法流充滿,好像瓶子入水。空瓶子就是空瓶子,水灌下去,就是滿,完全全身充滿了靈氣。剛才全身還有那個一團火燒,火燒,從丹田燒起來,把自己的頭顱通通燒毀掉。然後燒毀兩隻手,把兩雙手通通燒掉。再來火往下走,兩雙腳通通燒。燒光,就是全身都在火堆裡面,然後一燒就沒有了。沒有了,就入於毗盧性海。這種功夫,我摸索了十幾年,就這樣子。
理念觀想
以前的密教,所教我們的還是,像阿彌陀佛來了,化成一點光明。很小的光明,移到頂上,然後從中脈進去,你的心輪開,中間有一個『些』( )字。你要先成這樣子的形狀,跟華蓋一樣。然後心輪中間有一個『些』( )字,那麼阿彌陀佛就坐在『些』( )字上面。然後它很小,然後變大變大……跟你形體完全一模一樣。你觀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,一彈指間就變成阿彌陀佛。這就是一個理念的觀想,理念觀想,自己變成本尊,再放光,運內功,自己變成光明一片,就融入。這是密教理念的觀想,跟呼吸、跟頻率一起作用入三摩地。這是今天講的口訣很重要。
大手印
在密教裡面,大手印分成很多種,一種就是恆河大手印。依照一般人講,恆河大手印跟禪宗是很像的。這就是頓法;也就是很快可以即身成佛,禪宗裡面所用的方法。大手印的另一方法,就是實住大手印。實住大手印就是目前白教的方法,是沙拉哈祖師傳給帝洛巴,那帝洛巴傳那洛巴,那洛巴到最後傳瑪爾巴祖師,這是白教的傳承。
實住大手印 恆河大手印
一般這個實住大手印,裡面所講的,就是講四個Yoga,四瑜伽。這四個Yoga,一般講起來,就是必須要在修行當中,自持漸化,漸漸成佛。四個瑜伽跟六成就法加起來;或是六成就法跟四瑜伽法加起來,都是白教比較常用的方法。那恆河大手印是大根器才可以修的。現在講起來,恆河大手印是比較不容易學的。一般現代人的根器都是沒有辦法修恆河大手印,所以大部份都修四瑜伽法和六成就法。密教裡面,現在目前成就了六成就法跟四瑜伽法的,事實上也不多。但是不管你用頓法,用漸法,每個人只要有成就,都一定可以成佛。
現在千佛 未來千佛
我現在想到一個問題,釋迦牟尼佛講未來成佛的未來佛就是彌勒菩薩,他會在下生以後才成佛。在這當中他就交待地藏王菩薩來掌管六道諸天,甚至於所有的境界,都是地藏王菩薩部屬。但是佛又有過去千佛,現在千佛,未來千佛。那麼未來這些千佛是不是釋迦牟尼沒有講到他們的成佛?這也是三千佛懺裡面,未有講出來的。未來千佛裡面,在很多是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講到的,這些怎麼辦?這些佛到底是不是成佛?還是跟著彌勒菩薩一起下生,然後再一起成佛。
真正的相應
不管怎麼樣子成佛,你修恆河大手印,修實住大手印,都會成就。在定靜之中,真正的相應,就是昨天講的法輪旋轉。你的光明,就是子光發出來以後,跟宇宙之間的母光,互相融合,這就是相應。除了這樣子以外,其他的這些相應或怎麼樣,都還是有一點不同,跟真正的相應還是有一點距離。轉法輪,子光跟母光互相會合,這樣子的相應,才是真正的修持。
印度佛法會滅亡的原因,我們認為主要還是本位主義。那麼佛法滅亡以後,在西藏就興盛。西藏它本身就行持佛法。一個地方滅,一個地方盛,這也是人間的業。一種業的表現現象。事實上,我們學佛,恆河大手印,或者是實住大手印,不管修那一種都不要緊,但是必需要有恆心。只要有恆心,一定會得到成就的。
內修法
昨天講的那個「定」的功夫,這個是最重要的。
像密教有很多內修方法,都是要根據這個靈熱法開發的。那靈熱開發,一般講起來,就是講內火明點,很多法都是根據這個內火明點的。
三脈七輪 四種智慧
在密教裡面,它很注重這個靈熱法。那麼靈熱法開發,就是要通這個三脈跟七輪。所謂七輪,包括這個最上的天輪(頂輪)、眉心輪、喉輪、心輪、臍輪、生殖輪、海底輪。其實只要把這個靈熱引到臍輪,臍輪已經開發了,就可參透平等性智。到了心輪,就可參到法界體性智。那麼到了喉輪,就可以參到妙觀察智。到了頂輪,就可以參透到大圓鏡智。這四個智,跟大日如來都是互相關聯的。但是你只要修靈熱,一直到頂輪,四個智,四種智慧都可以得到。在這當中,已經包含了禪定與智慧。
所謂禪定
所謂禪定,就是開發靈熱,那麼靈熱又包含了光明,又包含了智慧,所以可以證了很多種。六成就法裡面就可以證明了很多種;這個是在密教裡面,所謂三脈七輪的開發。在顯教裡面,只求一心不亂。但在密教裡面,它有它的內修法。所以這個靈熱法,七輪開發,三脈七輪的開發,可以證得了光明,由熱轉變為火,由火再轉變為光明。這個內修是很重要的。
六成就法之夢幻成就法
那洛巴六成就法裡面,有一種就是夢幻成就。在我書裡面,寫的是「睡夢大手印」。在白教裡面,大部份都已沒有人修這個法。
在最早的時候,密勒日巴有兩個很有名的夢。有一次夢見藍色的空行母,在夢裡面跟他講「你雖然有大手印,但是你沒有真正學到這個『彈指成佛』。」所以他把這個夢境去跟他的師父講,那就是瑪爾巴尊者--瑪爾巴大師。瑪爾巴大師說,他連這個也沒有學到,所以他才集資籌足旅費,再到印度去,然後找到他的師父,再學會「彈指成佛」。
彈指成佛法
「彈指成佛」的法就是「恆河大手印」。一般人修的,是修漸法,漸漸成就的,就是「實住大手印」。「彈指成佛」就是「恆河大手印」。
密勒日巴還有第二個成就,也是很有名的夢,他夢見他的母親已經死了,田園荒蕪。他回去一看,果然是他的母親已經死了,田園果然就荒了。所以修這個「夢幻成就法」,它的夢是很準的。
大夢與小夢
夢跟夢之間,分為大夢與小夢。像我們活在人間,現在在這邊修法,就是屬於大夢。大夢是一百年,小夢是六、七個小時。你晚上做夢,做六、七個小時的夢,那就是小夢。大夢就是活一百歲,就是做夢一百年,也就是說我們是在夢中修法。所以「夢幻成就」一定要修的。
修持「夢幻成就」法
在密教裡面,修「夢幻成就」,雖然不能成佛,但是「夢幻成就」有了成就以後,你的夢都會有證驗的,而且是馬上就證驗的。那我們晚上修「夢幻成就」的話,就是仍先持咒。在做夢睡覺以前,我們躺著的時候就持咒。那手印呢?就是吉祥印,也就是吉祥臥,這就是手印。那唸這個上師心咒,或者唸本尊心咒,或是咒語,觀想喉部,喉嚨的部位放紅色的光漫蓋著身。
你修「夢幻手印」,修到成就,晚上做夢,就一定應驗,但是離成佛還遠。雖然你夢幻有了成就,不過是一種耳報法而已。這是本尊,或者是空行,或者是上師在夢裡面跟你指點,然後會有感應,不容易墮落。修這個法,最高的境界,可以到神仙,不會墮落。這是那洛巴六法裡面的夢幻手印。
人生也是在做夢,不過一般凡夫做的夢,不能算準。凡夫做夢,都是虛虛假假,假假真真,不準。但是有修夢幻成就的,他的夢就是很準。所以在密教裡面有夢幻成就。在顯教裡面,比較不講這個。所以手印就是吉祥臥,咒語就是本尊咒語或上師心咒。那麼觀想呢?就是喉部放紅色的光來罩住我們,這是觀想。這樣子做,我們在修法,就是大夢。晚上睡覺以前,做「睡夢大手印」,就是小夢。人生都是夢。
有弟子問;「咒要唸幾遍?」
師尊答:「唸到你全聽不到聲音睡著了。你心中唸也可以,很小聲唸也可以,就是唸到最後睡著了。仍先觀想放紅色的光來罩住你,這樣也是防魔的方法,不過這個不能成佛。這只能保障你在睡覺裡面很平安,而且夢會有應驗。」
談三心不可得
以前有一個公案,說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你所得的是什麼心?」答得對的,就吃點心。答不對的,就沒得吃。那個青龍禪師,他答不出來,對不對?
三心不可得 得的什麼心?
其實入三摩地,就是不可想過去,不可以想現在,也不可以想未來。不思善,不思惡。這就是說,好的你也不要去想,壞的你也不要去想,善的你也不要去想,惡的你也不要去想。你假如想善的,就增加你這個喜心、歡喜的心,不能入三摩地,這只不過是善法,你假如是想惡的,增加你的慚愧心,你也不能入三摩地。所以是不思善、不思惡,不能想你的過去,不能想你的現在,也不能想你的未來。那三心不可得,你得的是什麼心?得到的就是宇宙的大心。你跟宇宙完全合一,融為一個大心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心皆不可得。
以前有些受出家戒的比丘,受完戒在那邊吃過堂齋。老和尚過來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你現在吃飯,用的是什麼心?」你要怎麼回答?「我根本沒有吃飯。」不過,這是口頭禪,就是你吃飯的時候,不把它當成吃飯。所謂行住坐臥,就是在禪定。
一般我們坐禪定,剛才這個回答,「一無所住的心」,根本不是在禪定,「不住心於住」。當然我們學密法後,禪定剛開始,就是「住心於住」。到最後的時候,就找這個心,看到是否找到?離這個心則是不可得,到了你離這個心,找到這個心不可得的時侯,就是行住坐臥,吃飯睡覺,都是在禪定,就是這個樣子的。
坐忘--轉法輪
那麼,這個境界就是等於「坐忘」,就是你已經忘掉了一切,通通都忘掉。你入三摩地,唯一的方法,就是「坐忘」。甚至於你不能想,說你自己在禪定裡。你在打坐的時侯,你不能想「我現在就是在禪定」。因為你假如這樣子想,你自己已經在想「我現在就是在禪定」,你也沒有辦法入三摩地。因為你有一個「想」,就已經住在那個「想」上,也沒有辦法和這個宇宙的意識融入。所以一切都不想,都不思,都不想,這時候,渾然成一片,才能夠入三摩地,才能夠和宇宙的大識融入。到了這個境界裡面,就是無所為而為,就是轉法輪。那時候,整個法輪才會轉動。
自然而然 無為而為
其實宇宙意識,並沒有叫太陽自轉,也沒有叫地球自轉,也沒有叫地球來繞太陽轉,也沒有叫太陽一定要發光,也沒有叫兩極之間發生磁力,它都是自然而然,都是無為而為。當你修到這個境界的時候,你懂得自然而然,無為而為,你就是合乎了宇宙的大智。所以近乎於道,也就是開悟。到了你無為而為,自然而然的時候,你一切法輪轉動,但是你不自覺於在轉法輪。你一切的神通都有,但是你自己絕不會說我發出神通。一切自然具足,就是那種境界。這禪定,這樣子,到了最高的境界,才能夠真正的開悟,才能成佛。你也不想說自己常常在禪定,也就是化之於行住坐臥睡吃飯,都是在禪定。吃飯的時候,不自覺是在吃飯,也就是三心不可得。這是一個禪定,入三摩地的理念。它的理念,就是這樣子,才能夠漸進。其中你有一絲的牽掛,就沒有辦法進入禪定。
集中於一 再化為無
但是密法裡面,它教你「想」。修法先由數息,數自己的呼吸。實瓶氣,就是你把氣進到你的身體,然後把蓋子封掉寶瓶,然後使氣在裡面運轉,這也是一個入定的方法。那麼,觀想也是一個方法。觀想就是使精神集中於「一」,然後「一」再化為「無」。觀想呼吸、頻率、寶瓶氣,這些方法,都是屬於入定的方法。但是你在運作這些方法的時候,你還要把這些方法通通都忘掉,入三摩地法,就是要這個法。
有形的密 就是密宗
無形的密 就是禪宗
這是一個理念。事實上沒有這個禪定,就一定是亂,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一樣。你修到了定境,才能夠不亂,不亂才能成佛。不管你修那一個宗派,修淨土宗也一樣。你一定要修到定,一心不亂,這個禪定出現,你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禪宗,就是要修到禪定、不亂,你才能夠真正的跟佛菩薩本身相應,才能夠成佛。密教也是一樣,密教是先由有形的密,進入無形的密。有形的密就是密教,無形的密就是禪宗。
禪、淨、密、律
這佛教裡面,現在最有名的四個教是禪,禪宗;淨,淨土;密,就是密宗;律,就是律宗。律宗,它們也是先由「戒」,然後再進到「定」。所以由持戒進到定,最後的目的,還是在定,還是在不亂。定跟不亂,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。那麼,持戒也是追求不亂跟定。這是由律--守戒律開始做的。淨土,由唸佛開始,求不亂求定。禪宗也是由禪定求不亂。密教也是一樣,由有形,由觀想到不亂到定。目標全都是一樣。阿彌陀佛。
「嗡」「阿」「吽」的主要意義
密教裡面,很重要的一個觀想,就是「阿」字觀。所有佛菩薩的種子字都跟這個「阿」字有關。剛開始的時候,我們曉得這個「嗡」--就是「宇宙」。那麼「阿」--就是「一」,「一」就是「佛」。「吽」--就是「成就」。「嗡」「阿」「吽」--就是「宇宙的佛成就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當然這三個字,還有很多的意義在裡面。因為有主要的意義,還有次要的意義,還有多種的表徵,都是在這三個字。諸佛菩薩共同種子字,就是「阿」。這個字是所有佛菩薩都可以出生的種子。那另外呢?每一尊又有每一尊種子字,又是各有不同。種子字的意思就是「從這裡出生」,「從這個字裡面所生出來」。
三光加被
那「阿」字觀呢,我們都常用。開始學密法,可以用這個「阿」字的月輪觀,月輪的觀想。月亮都是用這個藍色的光。每一次開始要觀想的時候,先想一個月亮出來,就比較容易。可想出一個圓形,一個藍色的月亮出來。那麼再想,從藍色的月亮裡面,出現一個「阿」字種子字「 」出現了「阿」的種子字以後,「阿」字旋轉,就可以出現本尊。好像出現阿彌陀佛本尊,在虛空中,就是在月輪的當中出現,由種子字變化成為本尊,本尊再做三光加被。每一次同修都可以這樣,好像放白光照天心,放紅色照喉際,放藍色光照心輪,也就是代表「嗡」「阿」「吽」三個光。那三個光照了以後,就是叫三光加被。
變化本尊
那麼,一般「阿」字觀的融入,又不一樣。一個月輪,「阿」出現,「阿」字旋轉,本尊出現在月輪裡面,然後本尊就移到你的頭頂,然後轉一個身就再變成一個白色的點,很小很小白色的點,順著中脈進到你的心,那你的心就跟蓮花一樣開放。開放以後,同樣的在你的心輪裡面也有一個「阿」的種子字,它也是由「阿」字變化來的。那麼,白光就坐在你的心上,就是坐在你心中的蓮花上面。然後變化本尊,再漸漸放大,放大到跟你完全一模一樣,就是你的臉變成本尊的臉,你的身體變成本尊的身體,你的手跟腳都變成跟本尊一模一樣。一剎那彈指之間,你就變成本尊。這是由你本身,由佛菩薩順著中脈進到你的身體,坐在你心中蓮花上面,再漸漸放大,跟你一模一樣。你的臉跟本尊的臉一模一樣,你的身體、手、腳一切都跟本尊完全一模一樣。一彈指之間,你就變成本尊。也就是說,你就變成觀世音菩薩,變成阿彌陀佛。你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,就變成觀世音菩薩;你的本尊是阿彌陀佛,你就變成阿彌陀佛;你的本尊是蓮華生大士,你就變成蓮華生大士;你的本尊是地藏王菩薩,你就變成地藏王菩薩。這個就是一個觀想的變化。
「身」「口」「意」清淨
在這個想的過程當中,你的精神都是很集中的。這個就是你意念上的清淨。因為你意念上一直在想這些變化,你的意念沒有想到污穢,所以叫做意念的清淨。再過來就唸咒了。唸本尊咒。阿彌陀佛的心咒是「嗡,阿彌爹娃,些」,或者是觀世音菩薩心咒「嗡、嘛呢、唄咪、吽」,或者是地藏王菩薩的心咒「嗡、哈哈哈、微三摩地、梭哈」。你在唸咒的時候,就變成口的清淨,那你自己本身來講,你的身體完全符合於清淨。你所結的手印,就是你本身身體的清淨。那麼,就由意念的清淨、口的清淨、跟身體的清淨,三者合一,然後來修行,這個就是密教的修行。因為你的意念一直在觀想佛菩薩,你的嘴巴唸著他的心咒,你的手結本尊的手印。本尊的三個祕密給合起來,一直往前推進的修行。口的秘密、身的祕密、意念的祕密就是密宗的修行。三密合一,就是密教的修行。
「台密」「藏密」「東密」
到了末期,佛教快要滅亡,那時候出現的秘密大乘思想,就是以這三密合一的修行,變成密宗。那麼這個方法就傳到西藏,也由印度的出家人,到了中國天台山,在那裡就產生了台密。金剛智、不空、善無畏,三個印度的和尚,在天台山創的密宗,就是台密,也叫做中密。那麼由蓮華生大士帶進西藏,就變成藏密。日本的空海和尚到了天台山學密宗,學了台密,是由惠果法師傳給他的,那傳到日本去,就是東密。東密、台密、跟藏密,三種密宗。傳到西藏的叫藏密,傳到中國天台山的叫台密,傳到日本的就變成東密。
大手印--成佛的過程
那麼密教裡面,則由三密再演變。在印度有兩種大手印,大手印並不是指這個手印的變化叫大手印。所謂大手印的意思,就是你從凡夫一直修行到成佛的過程,通通叫大手印。就是你從一個普通的凡夫,一直修行到成佛,這一個經歷,就叫做大手印。並不是你比一個手印,就叫這個是什麼大手印,其實不是。是說完整的修行過程,就叫大手印。
外瑜伽
大手印有「恆河大手印」及「實住大手印」。「恆河大手印」是即身成佛的手印修行,那是很高智慧才能夠做到。另一個就是「實住大手印」就是四瑜伽,四個Yoga。在印度,他們講相應,就講Yoga,也就是瑜伽。那傳到我們這邊講起來,好像瑜伽就是練習身體,這就叫外瑜伽,外面的瑜伽,跟外面的相應,好像練習瑜伽術,這個是外面的項目,是外面的瑜伽。
內瑜伽--內火明點
還有內瑜伽,內瑜伽就是從內火明點修,內火明點修行就是由靈熱法修,就是先修靈熱法做為基礎。密宗六種成就的修行,就是靈熱法、夢觀法、幻觀法、淨光法、中陰法、及破瓦法。這些法,其中有一種,就是那個轉識法,是把你的意識轉成智慧,轉識成智。破瓦、中陰救度、光明、幻觀、夢幻、靈熱,六種成就法。真正的瑜伽,必需要修這六種成就法,才能夠即身成佛。但靈熱是第一個,是最根本的。由靈熱可以變成光明,由光明可以救度中陰,由中陰可以轉變識成智,由轉識成智可以證入夢幻,由夢幻可變成由幻修成六種成就。
外法與內證
一般來講,印度的瑜伽師,他們修行那洛巴六種成就法,很多有大成就。只要你這六法能夠相應,一定有很大成就,這個是很重要的。這個內法跟外法是不同的,外法,你可以說,我做善事,我練習身體、打拳、氣功、或者是說,你去看天相、看地、跟人家算命很準、神通都是外法。你真正的修內法,就是完全內證,完全由自己身體裡面修,把自己原來的靈、靈熱修成火,然後由火化為光明,由光明再做一些六種成就的事情,包括轉識成智,就是把我人的六種意識變成六種智慧。佛經常講到人的六種意識,把它轉成智慧,到最後把你的身體變成法性體性智。法性體性智,就是你的法界體性智,你跟法界的體,能夠完全符合,這種智慧,是由你六種識來變成的。
六識六根
你知道六識是什麼嗎?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識,也就是六根。你這個六識可以轉成智慧,這是很重要的。所以修行還是因你眼耳鼻舌身意修,修到你的六識變成六種智慧,你就可以開悟。再進一步就是到了最深意識,再進一步就是菴本(摩)羅識就是法性,就是佛。第八識就是成佛,最清淨就是佛,所以修行是這樣子修的。
六識轉六智
好像我們持戒、行善事、做好事都是外功,全部都是在外面。你真正修到圓滿,就是由裡面六識轉為六智。大圓鏡智,平等性智,妙觀察智,成所作智及法界體性智,把這個都修出來。修行一定從裡面修,但是從裡面修,必須要有上師灌頂,佛菩薩給你加持,再配合你的精神集中於一點,然後再化為無,點起內火,化為光明,才有辦法。
修那洛巴六成就法,才是最根本真實的。一切的一些外修,都是助眾而已。因為六成就法才能夠成就即身成佛,其他的只能夠算方便,好像唸佛,帶來一個方便投生,然後在那邊再繼續修,就是這樣。 阿彌陀佛。
- Oct 01 Wed 2014 16:10
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
- Oct 01 Wed 2014 16:04
聖尊說:如果你輕視任何一個人,你就是沒有開悟。
- Sep 30 Tue 2014 23:05
綠度母誓願護持所有苦難眾生
- Sep 27 Sat 2014 22:36
拜懺意義
各位上師、法師、各位同門,大家晚安(眾鼓掌)。
今天晚上淨土寶懺,非常的順利而且非常圓滿,可以講法會的儀軌跟一切唱誦都是非常周全,非常好(眾鼓掌)。
唯諾本身的表現,好像是第一次,是吧?第一次?第一次她當唯諾,聲音都非常好,而且非常標準(眾鼓掌)。那每一個持法器的,他們也都盡心盡力,那麼一心來做拜懺,所以佛菩薩一定是靈光加被,而且一切所求也都能夠如願(眾鼓掌)。
這個拜懺的意義我以前曾經講過,拜懺就好像是在洗掉你的業障,把這個業障洗掉,那麼做懺悔本身就是在洗濯,洗就是用水洗,濯就是把它業障擦一擦,讓業障用水一沖,就沒有了。以前常用的一個比喻,就是講,好像百年很污穢的衣服已經很髒,很久很久了,差不多將近有百年,那麼一經過懺悔,就好像到水裡一洗,那麼一拿起來它就乾淨了,曬乾以後,它就變成乾淨了,還是一件新的衣服。
所以你拜完懺,好像經過一番的洗淨一樣,一切就變的非常乾淨了,不管你過去怎麼樣子,從拜懺完了以後,你體會了拜懺的意義,你就身心通通都清淨。我們講物質的東西跟我們身體是一樣的,在佛經裡面提到地、水、火、風,虛空一切也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所造,那麼包括我們人的身體也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所造,但地、水、火、風各有各的特性。
像地啊,本身來講就是堅固的一種,很堅固的一種特性,那麼火呢,本身就有一種焚燒的一種特性,把它燒化掉的那個熱,光的那種特性。那麼風呢,就有一種動,動的一種特性都屬於風。那麼水的特性呢,就是濕,水是濕的,但是它有洗的特性,一種清淨的特性。
所以我們拜懺裡面有所謂的水懺,意思就是用水去洗,用水把一切東西洗乾淨,你看我們在洗東西都是用水,燒化掉都是用火,你要蓋堅固的房子一定用土,那麼你一切的動,一定是用風,一切的動力都是由風本身動的性質,火本身是一種熱的跟焚化的性質,水是濕跟清淨的性質,地啊是堅固能耐的那一種性質,各有各的特性。
我們人身體裡面所構成也是一樣,你看骨骼,骨跟肉就是地的性質,這個血液就是水性質,那麼溫度就是火的性質,那麼我們身體動就是風的性質,那是一種氣,可以講那種氣引導到了某一部份,變成一種動,就是風的特性。
我們拜懺;淨土寶懺應該是屬於水的特性,這是特別所設下來的。那麼這裡面有所謂的黑業,我們人當中有一種黑業,一種是白業,什麼是黑業呢?我們所造的身口意的業障都叫做黑業,什麼是白業呢?就是你在善良方面的一切做為跟意念都叫做白業。
所以也有一個比喻的,我們拜懺像什麼比喻?好像一個房間都是很暗的,一點光明都沒有,但是你到裡面去,拿一根火柴或是一個打火機,一點,產生一個光明出來,你整個房間都看得到了,小小的火一點,本來一大片黑暗的房間,你都可以看的很清楚的。
所以拜懺就是這樣子的,只要有一點光引進來,你的黑業就消散了,就散掉了,黑業就會清除掉,這也是一個拜懺。我們拜懺的一種意義,把黑暗給它去除。那麼在密教裡面來講,就是把你身體裡面透出一點光明,這個光明不是從外面來的,而是從你的身體裡面產生出來的一點光明,只要你心裡面有心光,一點點發出來的話,那麼所有的業障都會沒有,都會消除掉。
今天我們做一個娑婆世界的眾生,本身來講起來,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身體裡面有光明,沒有人知道身體裡有光明,始終被蒙敝住,那麼在密教裡面,也有講如何讓你的光產生出來,當然要消除自己的身口意業障。所謂身啊,你的身體要正,我講了身要正,那麼身怎麼正呢?在一般顯教裡面講,你身體不能犯業障,我們人有兩隻手,你不能跑出第三隻手,跑出第三隻手,那隻手是幹什麼?這個就是你身體的業,我只是舉一個比喻而已,因為你身上有六個覺,六個覺所犯的業是很厲害的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體跟意,這就是我們本身的六覺、六根。你這個六根通通清淨,這裡面就包括身口意,六根全部清淨就是白業,六根犯業,犯了業障就是黑業,黑色的業障。那我們修行人就是把黑色的業障,變成白色的業障,身要正,就是你身體不要去犯業。那麼口要正,口也要叫你正,就是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;綺語就是講廢話,不需要的話你不要講,廢話太多就是綺語。不兩舌,經常挑撥的,東家長、李家短、西家短,一天到晚這樣子串門子,去講這些是是非非,搞得整個亂七八糟的,這個就是兩舌。惡口;講粗話,妄語;講欺騙人的話,這個就是口業。
所以,按照佛經所提到的,你不要講這些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,這個不要講,就不會犯口業。你反而要講什麼呢?要講善言,勸善的言論,講好的,講溫柔的語言,就是比較體貼人心的話,善語、柔語、關懷的那些話,這些話當然也要講啊,你假如講不出這些話的話,你就當啞巴,乾脆你就不要講就沒有惡業。所以行者啊,一般修行人不講沒有利益的話,益;就是幫助人的話,智語;就是有智慧的話,有智慧的、有益於人的,關懷人的,叫人家做善事的這些話要講,這是屬於白業。
那麼這個就是口,你們要記得口上所犯的過失,還有意念,意念所犯的業是無形的,在法律上是屬於合法的,你意業犯罪,別人看不到,但是佛菩薩的眼,佛眼;在無形當中也是一種業。一般來講,意業是很厲害的,因為一切有了意產生以後,你的身口才犯了業,那麼意業可以講是原始的業,最早產生的一種的業,因為有了意識以後,才會產生一種動作出來,那麼人的意業,按照佛經裡面講,如同奔馬,不停的,你學禪定的人就知道,一坐下來,就知道,哇!意業奔馳,無休,沒有停止的。
如何清淨意業?在密教裡面講,要把你的意、你的心,歸於空,放在虛空之上,在表面上是外空,其實外面的虛空是收歸於內心的,這個有外空有內空,其實外空跟內空是合起來的。你以外面的空來引裡面你內在的法性空,當你的意業,按照經典裡面講的,我那一天講這個『普明經』是錯誤的,是『普成經』,應該是『普成經』,不是『普明經』,是『普成經典』裡面講的。
當你有了外空以後,你會引發裡面的內空,內外空合起來,就是法性空,當你產生了法性空,你身體裡面會產生這個圓光,圓形的一種光,就會產生出來,這個就是我們要的。密教行者看光裡面,你要看自己外面的光跟內面的光,以外面的光來引自己內心裡面的光產生出來,自己的光產生出來的時候,只要你的光一顯現出來,那麼可以講這個就是拜懺的意義,你裡面就完全光明,心光一露一顯,你的身心就完全光明,因為你本來是被業障所層層包紮的,看不到光的。
在你能夠意念進入空境,心光發露,也就是拜懺的意義就產生出來,得到了這種全身光明的顯像,就顯現出來。在密教裡面是用這個方法,在理論上講起來是用這個方法,去現光的。意念在那裡?歸於空,停止你的意念到無念,歸於空的狀態,你內心的心光才會發露,這個時候叫做意清淨。你身體正了,身清淨,口本身來講,也清淨了,那麼意念歸於空的時候,到無念的狀態,非想天的那一種狀態,就是意清淨的狀態。身口意清淨了,心光就自然顯露,這就是密教本身的修行方法,但是你要意念清淨,必須要借用禪定的方法去意念清淨,借用氣脈明點的修行,去意念清淨。所以我們修氣,其實就是在調心、調意。氣很平、很長,那麼氣不動,你的心也就不動,你氣一動、心就動。所以密教修氣,就是在調心,你把氣修的很細、很慢、很長,你的心漸漸的歸於靜止的狀態,一直靜止的狀態,那麼意念不妄飛,全部收回,變成不動的狀態。
那麼氣凝固了,不動了、清淨了,你的意念也進入清淨的狀態,這個時候會產生非常的清明,這時候呢,在無念的時候,你的光明就會顯現出來,這個是『普成經』裡面所提到的,很重要的。所以禪定是在修什麼?心光發露,身口意清淨的時候,真正身口意清淨的時候,心光就發露了,這個就是要訣,為什麼要叫你身口意清淨?身口意清淨就是要你心光發露,心光一發露,你就開悟了,你的一切惡業就沒有了。一切通通變成清淨,這個可以講從拜懺裡面,淨土寶懺,任何一種懺本裡面,它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在這裡。由身口意清淨產生心光發露。
今天拜淨土寶懺成績非常的好,假如要我打分數的話,應該是九十九分(眾鼓掌)。為什麼差一分呢?因為今天晚上就是我做的不好,所以差一分,大家都做的很好,就是我做的不好,今天晚上不知道怎麼搞得,做下來,細胞都在跳,全身的細胞都是動,全身的細胞是動的,有靜止啦,也有把它安靜下來,靜止下來,是靜止下來,但是它一下子又動起來,這就是我做的不好。
不過,佛菩薩的靈光,照樣的普照大家,非常的圓滿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- Sep 19 Fri 2014 23:14
什麼叫做《相應》,因為你有《虔敬》的心,師尊就會跟你相應!
- Sep 19 Fri 2014 22:23
密教修持成就,最大的關鍵是什麼?」
- Sep 17 Wed 2014 14:36
孝道與佈施是修行者的重要成道資糧
【盧勝彥尊者開示精選】孝道與佈施是修行者的重要成道資糧
- Sep 16 Tue 2014 20:05
天上聖母教我們甚麼?
祂教我們要發菩提心,救苦救難,隨緣度眾生,碰到了,你就要做;祂教我們一個「默」字,你要學習「忍辱」。我告訴你,在所有的一切法當中,「忍辱」的法是最高的,因為「忍辱」的法是最不能忍的,是最難的。
- Sep 16 Tue 2014 06:31
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開示【生基法】的奧義
- Sep 15 Mon 2014 19:53
顯教與密教懺法
- Sep 12 Fri 2014 00:13
蓮生活佛談【大威德金剛】與【證得無死虹光成就】奧義
盧勝彥尊者週日護摩開示】蓮生活佛談【大威德金剛】與【證得無死虹光成就】奧義
…… 大威德金剛是師尊的護法,祂的根源啊!因為有「絀利」兩個字,所以,祂的本地還是在阿彌陀佛那裡。祂本身是文殊師利菩薩變化成為焰摩法王的形相,比焰摩法王更有法力,這就是大威德金剛。祂本身的號叫作「降焰摩尊」,也就是說,祂本身可以降伏閻羅王的意思。祂的心咒是:「嗡。絀利。卡拉魯帕。吽。堪。梭哈。 嗡。閻曼德迦。吽呸。」我剛剛在唸咒的時候有加上「嗡。阿拉巴札那底。」跟「嗡。絀利。卡拉魯帕。吽。堪。梭哈。嗡。閻曼德迦。吽呸。」其實是一連串的, 是文殊師利菩薩變化成大威德金剛降伏焰摩尊。